第三百五十二章 一个颠覆性的标志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笔趣阁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一个颠覆性的标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一个颠覆性的标志

  看着手里皱皱巴巴的小字条,余思归忍不住拧起了眉:“这就是你觉得最合适的广告词?”

  “看着不大起眼吧?”

  江山知道她在想什么,更知道这句词将给国内的卡车市场带来什么。

  余思归撇了撇嘴,相比刚见到“有路必有东风车”、“只等东风”,这两句时的惊艳。

  如今再看眼面前这句,她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了:

  “俗!”

  “你懂什么,”江山叠巴叠巴又把那张字条揣了回去:

  “像咱们国家目前这条件,光靠引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是得论今。”

  “既然如此,”余思归就奇怪了:“你那天怎么不把这句话递上去。”

  “这句话连你这关都过不了,”江山是个明白人:“上面就更瞧不上了,只能自己个暂时雪藏了。”

  “雪藏?”

  “就是不能出头的意思,”江山目前最担心的,便是两句广告词的提交结果:“也不知道组织有没有看见我这个人民的建议。”

  ……

  燕京,故宫博物馆。

  徐邦达和启功,正挤在一张办公桌旁看着什么。

  一会拿远、一会凑近……

  连鉴别文物的放大镜都拿出来了。

  “这……这两人真是世襄和永钰?”启功已经好久没这么惊讶了。

  “不是他俩还能是谁,”徐邦达看着照片一口咬定:“他们俩化成灰我都认得,不过他们站的这地方……”

  “我反正感觉不是真的,”启功说出了想法。

  “这还用感觉?”徐邦达:“肯定是假的呀,不过这也假的太真了!”

  “可不,”启功换了一张照片接着看:“你瞧他俩这身宇航服,脚下踩得这片环形山……”

  “还有远处的地球,”徐邦达最爱看的就是这個球:“原来待在太空,就是这种奇妙的感觉啊!”

  “我现在就想知道我们仨走了之后,”启功道:“小江究竟又领着他俩去哪呢?”

  “是啊,他们究竟是在哪拍得照,”徐邦达展开了联想:“虽然我也知道照片上的肯定不是月球,但肯定也是个神奇的地方。”

  “早知道我就在浦江多待几天了,”启功:“你看永钰笑得那样,肯定开心坏了。”

  “是不应该这么早回来的,”徐邦达看着照片上王世襄扶着国旗的模样:“不然,这照片上的人肯定就有我一个了。”

  “可惜了,”启功真觉得可惜了:“这样的机会,怕是以后再也遇不到了。”

  “谁说不是呀,放眼全中国,我就没见过谁能站在月球上照相。”

  “喏,”启功点点照片:“现在你就见到了。”

  “见到什么了?”

  就在启功和徐邦达互诉衷肠的时候,朱家晋从门外走进来了:“你俩也不知道过去帮我一把。”

  徐邦达:“香江电视台的人走了?”

  “没呢,”朱家晋进了屋,就直奔暖水瓶:“问这问那问了一堆,看见什么都想拍。”

  “不是说只拍100件国宝嘛,”启功问道:“这要都拍进去的话,得到猴年马月啊!”

  “到时候肯定是得按本子拍,”朱家晋:“人家这不刚来嘛,估计还得兴奋两天。”

  “来,”徐邦达递给对方一叠照片:“我先让伱兴奋一下吧!”

  “谁的相片啊,”朱家晋接过去一看,双眼忽得就大了一圈:“我的天爷啊,这才几天不见,他俩怎么跑到月亮上去了?”

  徐邦达:“有个能干的侄子就是好呀!”

  启功笑了:“这连月亮都上了,估计也没什么不能去的地方了。”

  “你还别说,”徐邦达:“这有些地方,他就是再有本事也进不去。”

  ……

  燕京,海淀玉渊潭。

  当一辆面包车行驶到一处色彩亮丽、古韵绕梁的牌坊前时,车上的所有乘客,全都安静了下来。

  看着牌坊上“钓鱼台国宾馆”六个大字,前一秒还在兴奋的江山,这一会也感觉有些紧张了。

  这时候,坐在副驾驶上的文化部接待员,回头看向了他:

  “江山同志,按计划你们可以在国宾馆居住三日。

  在此期间,任何工作上、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

  等会儿会有国宾馆的同志向你交待入住规定,这一点请大家务必配合遵守。”

  “一定配合、一定配合,”

  一路谨言慎行的江山,一看就是个规矩人:“您放心,我们一定不会给组织添麻烦的。”

  江小鱼和江小白一路光使眼睛、不使嘴。

  打小就落下的毛病,令这对小姐弟到哪儿都不招人烦。

  至于二哥江河,很多时候都差点让人忘了他的存在。

  黄永钰顺着看了一眼,感觉这一家人也就江山的动静最大。

  面包车进了牌坊就上石桥,接着往下就是亭台楼阁、桃红柳绿……

  反正就是一路的鸟语花香、杨柳堤岸,中式庭院、花园独栋……以及时不时就列队路过的解放军。

  1958年夏,政府决定建一处有特色、级别高的国宾馆。

  由于钓鱼台地处燕京西郊,下了飞机必经长安街、天安门,于是便把国宾馆的位置选在了那儿。

  很快,全国各地调集而来的能工巧匠,便在钓鱼台原有的基础上,建起了一片江南园林风格的花园别墅,

  在建期间,各方城市也没闲着。

  上海定制的家具、天-津定制的地毯、苏州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源源不断的汇聚到了国宾馆。

  一年的时间,16座风格各异的行政楼拔地而起。

  从1959年落成之日开始,钓鱼台就成了各国领导下榻、宴请谈判开会的首选之地。

  到了1980年初,只因为一句:国宾馆也可以对外开放嘛!

  钓鱼台便开始以一天租金两三千的价格,对外正式营业了。

  自此之后,国宾馆彻底结束了长达20年的政府补助。

  置身于皇室园林的余思归,忽觉有点恍惚:“原来这就是钓鱼台。”

  江山:“打万历年间起,这里就是各位皇上踏青打尖的地方。

  等轮到了乾隆手里后,钓鱼台被升级翻建了一次。

  关键是打那之后,钓鱼台的膳食规格又上了不少个台阶了。”

  余思归一听这话,心里那叫一个欢喜:“这么说,我们这次有口福了。”

  “这还用问,”江山给了个眼神:“别忘了我们此行的目的。”

  悄声说完后,前排的黄永钰、王世襄一块回头对他俩笑了笑:“放心吧,忘不了!”

  幸亏江山把他俩的名字列在了指导顾问一栏。

  不然,还真摊不上这好事。

  正当几个人交换眼神的时候,面包车缓缓停了下来。

  在对接过所有证明材料后,身穿深藏青西装的接待员同志,微笑着把江山一行迎进了一条花园小道。

  “各位同志,咱们现在看见的这栋楼是国宾馆的2号楼。”

  顺着接待员手指的方向,江山看见了一座奶黄色的行政楼。

  说是一座,但其占地面积相当的可观。

  难怪这么一大片地界只建了16栋楼,原来每一座竟是如此的宽广。

  “我叫吴江,是2号楼的主管,”接待的男同志笑道:“大家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来找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bb.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bb.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