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看人民日报的眼色行事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笔趣阁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三百三十八章 看人民日报的眼色行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三十八章 看人民日报的眼色行事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三百三十八章看人民日报的眼色行事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到了古铮铮这都没出三日,就已经被人惦记上了。

  “新星音乐会”演出的两天后,站在他面前汇报工作的张路同志,一直就没捞着空张嘴。

  坐在办公桌前的古台长,正被一轮轮电话问候着。

  “我的天了,”

  放下手中的听筒后,古铮铮赶紧端起水杯灌了几大口:“好家伙,在这么干下去,我就快成接线员了。”

  “可不,我都听不下去了,”

  眨眼的功夫,张路已经为领导新续上了一杯水:“要不,我帮您把这条线移到外屋去?”

  “啀,”古铮铮磕了磕手里的香烟:“都是各个艺术团体的领导干部,相互关心一下也是情有可原的嘛!”

  “是是是,”张路递上了一份机位走向单:“这是今晚的摄像机走位路线,和重点关照对象,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加的地方。”

  “哎呀,原来我还真没在意这些,”古铮铮边看边动笔:“现在再看,江山这个建议还真是很有必要啊。”

  “四位摄像师傅也是这么说得,”张路又学到了一招:“头晚拍完,第二天白天总结经验后、晚上再拍时,明显比头一场稳当多了。”

  “江山不是说了嘛,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当自己家,”古铮铮笑道:“可惜咱们台的机器只能旋转不能走动,不然四台机器一起动,还有什么拿不下的。”

  “江山肩上那台机器,您看见了没?”张路提醒到:“咱们台是不是也可以……”

  “这事我早打听过了,”古铮铮签好字、搁下笔:“等音乐会在台里播出后,你就给我把这事办了,广告创收为得是什么,不就为了添置设备嘛。”

  “是,”张路早就在馋那台肩扛式摄像机了:“古台,今晚就是最后一场演出了,明天您能把江山一块叫来剪片子吗?我这两天看得眼都快花了。”

  “叫、必须叫,”古铮铮指了指桌上的电话:“这音乐会的剪辑工作非常重要,我之前向那么多单位团体发出了邀请,人家顶着压力配合我们、支持我们。所以……”

  “您说。”

  “等江山来台里后,你先让他来我这一趟,有些人和歌的镜头一定要重点落实一下。”

  “好的古台。”

  张路之前也听出来了,电话里的各单位领导,已经听说了“新星音乐会”大获成功的消息。

  这会儿,都在期盼着自家演职人员在电视机里的出色表现。

  顺带着,也让古铮铮成了众领导拉家常、攀交情的共同对象。

  ……

  连续两个晚上成功演出的“新星音乐会”,不但引来了浦江媒体的关注,还引来了票贩子的蹲守。

  一时间,徐汇万体馆的大门前,出现了多股民间售票组织。

  高价卖出的、高价转手的,高价收购的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坐在面包车里江山深感欣慰:“瞧,搞活市场经济还是离不了群众基础。”

  “是啊,这段时间的我,深刻体会到了强大的群众力量。”

  这一会,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同志,正是容光焕发的广-东“太平洋”影音总经理廖明祖。

  在《蔷薇处处开》的磁带销售一空后,廖明祖立刻赶回了浦江。

  见到江山后,直接就从浦江的磁带销售款里“提”了四万块人民币,支付给“春风度”。

  江山一高兴,立马为对方支了两支音乐会的收音话筒。

  并一再告知:这场“新星音乐会”如果灌成磁带后,将比《蔷薇处处开》还要大赚。

  至于报酬可千万别提,大家都已经是朋友了,为廖总担一次风险又何妨!

  给廖明祖感动的呀,暗下决定绝不会辜负与江山的一片革命友谊。

  其实,除了“太平洋”影音,国家唱片社也在音乐会现场竖起了三支收音话筒。

  相比上一世立在燕京体育馆的那场“新星音乐会”,他们如今不但在舞台上立了一支话筒。

  还接受了江山的建议,在浦江交响乐团和浦江民族乐团前方都安置了一支话筒。

  不过,仅仅只是依靠上辈子音乐会上的那支收音话筒,国家唱片社就卖出了二百万张的“新星音乐会”唱片。

  这一世,相信浦江万体馆的这场音乐会,更能助他们扭亏为盈。

  但身为音乐会副总导演的江山同志,却不敢与他们签什么对赌协议。

  毕竟,这可是一家国字头的唱片公司。

  攒攒功德还成,其它的还远没到时候。

  所以,江山才会借一花献二佛,干脆连“太平洋”都一块拉来得了。

  ……

  今晚,是为期三天“新星音乐会”的最后一场演出。

  音乐会上的所有节目流程,都和前两场一样。

  除了……列阵于舞台两旁的两支伴奏乐团。

  与其它节目的固定表演形式不同,这两支乐团的表演是三天三个样。

  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浦江交响乐团。

  这支交响乐团在一口答应为现场伴奏的同时,还另外与古铮铮商量的一件事。

  能否让他们在万体馆演奏一次《梁祝》。

  在后世,《梁祝》协奏曲早已成了上交的保留曲目。

  但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别说禁演的《梁祝》,就连演奏《梁祝》的钢琴和小提琴都封存了起来。

  相比其它连续解散的交响乐团,浦江交响乐团已经算走了小运了。

  直到钢琴协奏曲《黄河》再次奏响之后了,浦江交响乐团也开始接到了的代表国家出国演出的任务。

  【1978年6月,浦江《文汇报》上的一個角落,宣布了一条消息:今晚八点,广播电台将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当晚,成千上万的浦江听众都守在了收音机的旁边。

  到了第二天,乐器商店里44元一把的小提琴,终于又有群众前来购买了。】

  所以,应浦江交响乐团的这一要求,“新星音乐会”特意为他们安排了三场不同的节目单。

  第一天、中西两支乐团《梁祝》大合奏。

  第二天、由《梁祝》协奏曲创作者之一的何占豪同志,亲自指挥乐团演奏了《梁祝》。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今天,江山将自己的摄像机镜头对准了位于乐团前方的一架钢琴。

  钢琴前坐着的一位身着紫衣的女同志,巫漪丽。

  她既是浦江交响乐团的一级钢琴演奏家,也是《梁祝》钢琴伴奏的谱曲者。

  在之后的很多年,一些重要的大型活动中,常常能见到巫漪丽同志弹奏钢琴的精彩演出。

  例如:港珠澳大桥上,70架钢琴共同奏响《我爱你中国》。

  此时此刻,当巫漪丽的双手按响琴键的那一刻,江山的镜头便一刻未离的照单全收。

  直到全场掌声响起的时候,他才顺势溜了一圈观众席。

  今天,是“新星音乐会”的收官之日。

  与第一天一样,全体演职人员照样激动的不行。

  在五星红旗与塑料花束,齐齐耀武扬威之时,万体馆的全体观众毫不吝啬的起身为大家鼓掌。

  两家乐团一开心,欢快的音乐便此起彼伏。

  终于盼到解放之日的江山,把正在学着首长模样小幅度鼓掌的古台长,拉上了舞台。

  另一边,陈佩丝和刘小庆这俩会来事的,也把江海和谷建芬一块拽上来舞台。

  在一声声互道祝贺的欢声笑语中,舞台上的全体幕后策划人员,共同面向全体观众鞠躬谢幕。

  在发现了余思归手中的摄像机后,又在江山的带头下,将一张张笑脸齐齐凑上前去。

  挤得那叫一个热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bb.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bb.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