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暴风雨降临之前的《东方都市报》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笔趣阁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二百零八章 暴风雨降临之前的《东方都市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零八章 暴风雨降临之前的《东方都市报》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二百零八章暴风雨降临之前的《东方都市报》“枪打出头鸟,”

  江海的表情非常微妙:“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个时候什么都在讲究一个大跃进,”李若诚往嘴里丢了一颗花生米:

  “图书发行也没落下,但质量就不能看了,好容易出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销售能不好?”

  “那书不仅是孩子们爱看,”李怀英跟着老伴一块回忆道:

  “当时,中央直接给每位领导发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交待他们每人都必须在书里学一些科学知识。”

  “其实和第一版相比,64年的第二版就已经开始受拘谨了,”江山接过了话茬:

  “现如今浦江图书馆里备得就是64年的那一版,行文基本上都在结合生活生产。”

  什么西瓜能当炮弹吗?炸弹里为什么要放食盐?

  有意思是,第二版的审稿人基本上还都是当时的大能,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各个如雷贯耳。

  “那70版是什么样?”饭桌旁的刘小庆越坐越放松,时不时还给身边的余思归夹筷菜。

  “编撰70版的人就更牛了,”江山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李若诚:“听说他们解答的每一个为什么,都能引用语录和马恩的著作,是这样吗?”

  李若诚的表情似笑非笑:“一会你见着书就明白了。”

  “当时看还不觉得,”李怀英看着江山笑道:“这会听老三这么一形容,还真觉得不简单了。”

  在坐的几位,也忽然对这套书冒出了好奇心。

  他们实在想象不出,如果每个问题都能引用语录和马恩,那将是怎样一套百科全书。

  “你别管它是用什么方式回答问题的,”李若诚看着眼前的一帮年轻人:

  “在那几年里仍然是很抢手的一套书,因为《十万个为什么》是当时不多见的一套科普书籍。”

  “要不说这位叶永烈厉害呢,”江山的确佩服的很:“在那样的年代,不但参与了《十万个为什么》的编撰,还自己个写出了一本《小灵通漫游未来》。”

  虽然这书的发行迟到了近二十年,却更能体现叶永烈当年的超前意识。

  “老三,”江海看着江山摇了摇头:“这次还真给《浦江日报》捡到宝了。”

  江山一时没听明白:“捡到什么宝了?”

  “就你刚刚说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呀,自打在《浦江日报》上连载后,他们家的发行量也在蹭蹭的往上涨。”

  “噢,我还当什么事呢,”江山笑了:“要说这事的话,应该不仅仅是小灵通的功劳,李叔的《飘》才是头功。”

  “啧,”李若诚抿了下嘴:“这事我当时就没松口,还是你做的老好人呢。”

  “怨我,”江山一副舍不得的模样:“当初就该把《飘》拉到咱们《东方都市报》这来。”

  “老三,”江海最近都在琢磨一件事:

  “最近的《浦江日报》老露脸了,自打他当了科幻的先锋后,不少报刊都已经跟进了,我最近准备让老蔡也去找一部科幻回来……”

  桌对面的江山,当即就摇了摇筷子:“大哥,科幻这事不着急,先等一等再说。”

  最近,他也在盘算一件事,按说时间也该到了。

  1979年底,一场针对科幻的风云,即将拉开序幕。

  那天在浦江电视台看广告录像带时,古台长就跟江山提了件事。

  说是译制厂打年头开始,就向中影打报告准备引进《星球大战》的影片,但直到现在也没被批准。

  气的胡啸上他办公室里骂了半天街。

  最后,两人得出一结论,应该是中影贪图便宜只想买过季产品。

  可在江山看来,也不仅仅是为了价格。

  里面的弯弯绕,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讲明白的。

  现在的中影发行,就是后世中影集团的前身。

  每年计划引进的影片,都必须得到顶头上司的允许。

  1977年,大洋彼岸的《星球大战》上映后,一时间天下大卖。

  为此,《人-民日报》在1978年时还特意发表了一篇评论文:

  【这部耗资千万美元的影片,仅仅播映五个月就获得了近两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这样一部影片如此叫好,反映了米国广大人民对现实的不满。

  他们需要从虚无缥缈的幻境中寻求慰藉……】

  之前的评论,胡啸并没在意,想着改开后一切都将转变。

  没曾想到了1979年,还是没被允许引进。

  那天,在听了古台长的一番言语之后,江山这才想起了一个时间点。

  用不了多久,刚过上几天好日子的科幻,就要被上面迎头泼凉水了。

  而且,第一个被泼凉水的,就是现在大火的《小灵通漫游未来》。

  这一会的江山,夹了块豆腐放进碗里。

  见大哥还没死心,便干脆提醒道:

  “哥,你就踏踏实实的等上一段时间,反正咱们的《射雕英雄传》还得连载一段时间,到时候再看风向。”

  看风向?

  原本还没当回事的江海,在听到这三个字后立刻就重视了起来。

  强烈的职业敏感,止不住的向外冒。

  “怎么?”江海直接问道:“你又听见了什么风声?”

  这一会不光是他,李若诚也向江山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这不明摆着的事嘛,”江山没有明着解释,只引用了之后《中国青年报》对叶永烈的一句评论:

  “现如今是什么年月?人民买块豆腐都得搭张票,居然还张口闭口说什么中微子、转基因……有些人连太空移民都考虑上了。”

  “可它原本就是呀,”余思归怎么也想不通,疑惑的问道:“不写这些谁看呀?”

  “余思归同志,”江山笑着道:“今天是中秋节,咱们还是聊月亮更合适!”

  一直保持沉默的江爸,猛的看向了江山。

  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家的老三居然比老大还要省心。

  “说得没错,”江爸带头举起了酒杯:“今天咱们家老三带了不少朋友回来,大家都别客气啊,赶紧吃菜……”

  一顿团圆饭,直到晚上八点才结束。

  又坐在院子里聊了一会后,刘小庆和陈佩丝才意犹未尽的起身离开。

  对他俩的安排,和余思归一个样,统统被江山领去了文化局的招待所。

  去时的路上,余思归逮着个机会挨近了江山。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bb.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bb.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