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笔趣阁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一百三十八章 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三十八章 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一百三十八章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东方都市报社,身穿小方格衬衫浅灰色长裤的黄华,面带微笑的找到了广告策划科。

  咚咚咚~

  看着埋头苦干的一屋子,哪怕此刻的紫红漆木门一直敞着。

  站在门口的黄华,还是先敲了三下:“江科长。”

  江山抬头一看,立刻笑了:“黄哥?……我还当是那位港商来报社投资了呢!”

  蒋壮壮和丁铃铃一起:“黄总经理!”

  黄华扶了一下金丝边的眼镜,不好意思的笑着:“你们就别拿我开玩笑了。”

  “快进来坐,”江山向沙发方向使个眼色,然后站起身:“喝茶还是可乐。”

  “哎呦,快别跟我提可乐!”

  “呵呵呵。”办公室里的几位都笑出了声。

  接过一杯清茶后,“给,”黄华把手上的纸拎袋,递给了江山:

  “知道你喜欢这些,就拜托去日-本的同事,专门给你收集了一些。”

  江山低头一看,喜道:“还真是好东西。”

  说完,从袋里抽出了厚厚一摞日-本报纸。

  “伱还别说,”黄华深有体会:“我现在也在学你这招,没事就跟国外的报刊取经,每次都有收获。”

  “对吧,开卷有益嘛!”此刻,江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手里的报纸上。

  大山版的《哆啦A梦》从今年4月2日起,在日-本的朝日电视台正式开播了。

  此时,连朝日电视台自己都不会想到,这一播就是十多年。

  直到2005年,整部《哆啦A梦》的动画片才全部制作完毕。

  如果十多年只干这么一件事,也不知道究竟是幸福,还是悲哀?

  “你们这是在忙什么?”这一会,黄华端着茶杯站在了蒋壮壮身后。

  他拿起一张白纸看了看:“轻工局、工商局携东方都市报,诚邀贵单位……嘶,浦江也要开展销会了?”

  “你来的正好,”江山给黄华端了张椅子:“赶紧帮同志们一把,能写多少是多少。”

  蒋壮壮递笔:“黄总,您受累了。”

  丁铃铃递了张单位地址:“黄总,就顺着纸上的地址填。”

  黄华笑着摇摇头:“我这可真成了送来门的劳工了。”

  “内容都是打印好的,您只要填写一下对方的单位抬头……”

  四个人相视一笑,话都懒得说。

  毕竟时间短,任务重。

  同一座城市,轻工、工商、以及东方都市报的一小撮同志。

  都在伏案填写工商局提供的厂商单位地址。

  与此同时,《东方都市报》和《浦江工商》也会连续三天刊登展销会邀请函。

  两天后,当黄华再次从东方都市报门口路过时。

  只见江山他们,正煞有其事的坐在两张办公桌之后。

  桌前是前来咨询参展的厂家单位。

  桌后的围墙上,张贴着展厅的分布图。

  “不同的展区价格当然不一样,”江山秉承着这个年代的服务态度,公事公办道:“最高五百元一天……”

  “怎么这么贵,我们可是从郊区赶过来的,”瓷器厂的领导,瞬间皱起了眉:“不是说专门为解决我们的困难,组织了这场展销会嘛……”

  另一个的厂家立刻声援道:“就是啊,说得那么好听,还不是为了赚我们的钱!”

  江山这时倒笑了,他翻了翻手上的记录册给二位掌掌眼:“看清楚了没?一共就80块展区,交钱登记的已经多少了?”

  “这……可我们是困难单位啊!”

  “现在谁家没困难,工商局给大家租了那么大一展厅,宣传费、人工费……哪哪都是钱,你们每家就交几百块,这样的展销会在广-州五天得上万……”

  “但五百一天太贵了。”

  “您干嘛只盯着最好的瞧,顾客走进去都得转着圈的买……谁一进门就掏钱?”

  “倒也是,”几位厂家领导,又开始将目光投向展板上的偏远商区:“100一天最划算。”

  江山自己都想替他们鼓掌:“赶紧选吧,再晚点哪还能有这好事。”

  浦江城的第一场展销会,直接打出了“清仓销售”的口号。

  江山完全追寻轻工、工商的指导方针:降库存、降库存、还是降库存。

  所以,江山估计这将是场租费最魔幻的一届。

  三千个平方,大小80多个展区,半天全部租罄。

  毕竟,目前的浦江市正在受WG时的政策牵连。

  当时给浦江工业定下了生产指标翻两番的任务。

  一度导致市里出现了“大楼工厂、马路仓库,”的罕见现象。

  直到1980年,浦江的市领导才开始研究全新的城市规划。

  披着夜幕的报社总编室里。

  江海、江山以及蔡文升,开始商量自己这口小家的经济发展。

  “周末特别版?”江海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办报方式。

  蔡文升比他也好不到哪去:“怎么个特别法?”

  “扩版,”江山早就想这么干了,但是广告的征订量一直没跟上:“咱们报社的发行量一直就围着八万打转,得找机会突破一下。”

  蔡文升先不管发行量,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果扩版,哪怕是个单张,一时间上哪去找那么多文稿。”

  江海也想到这一点:“周末扩版?也就是说以后每逢周末都的扩,稿件的确是个问题,关键还得是有质量的文稿。”

  “这个再好办不过了,”江山从来不觉得这算啥问题:

  “中长篇连载、其它报刊转载、国外的国内的都上,既然是周末版,只为人民服务……”

  想想那几家即将问世的传奇杂志,都是靠什么火起来的?

  “再说第一期咱们都不用费那劲!”江山早想好了对策。

  蔡文升惊讶道:“难道你已经收集好文稿了?”

  江山指了指自己:“我不就是现成的嘛,那么多读者来信要求重新刊登《潜伏》,

  咱们干脆就利用周末版给他来个《潜伏》增刊,还有之前那些高考题,也可以搁一块凑一张综合性试卷。”

  “对啊,”江海忽然想到:“过几个月又要高考了,咱们得为今年的高考生送上一份大礼。”

  江山点了点桌上的报纸:“内容提要就叫《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

  蔡文升笑了:“这样一搞,到了下个周末,发行量还了得!”

  “破十万!”

  “必须的!”

  “同志们,”江山敲重点了:“广告征订量一上来,周末版就更有内容了。”

  一旦资金到位,还愁没有好新闻?

  过两年,可是国内文学创作的天堂。

  江山很愿意看见,自家的周末增刊上遍布名家名篇!

  《中国青年报》是国内最早发行周末增刊的报纸,1981年首推了“星期刊”。

  接着就是1982年南-京的《周末》报。

  之后,全国的报纸跑步加入……

  下班回家的一路,江海与老三聊着聊着就又骑回了安和街。

  “大哥,明天见。”江山摆摆手,提着自行车过门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bb.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bb.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